
11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深耕·赋能·引领——中西部县域教育提质发展论坛”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40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一线实践者、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代表,共同围绕中西部县域教育提质的有效路径开展务实交流与深入研讨。
作为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的重要一环,本次论坛聚焦“十五五”时期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围绕县域教育提质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核心议题,通过政策解读、实践分享与跨界对话,为推进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施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红培在开幕致辞中谈到,北师大以“强师工程”为统领,系统构建“四有”好老师培养体系,持续为中西部输送优质师资,并形成“政—企—县—校”联动帮扶格局,优化基础教育生态。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余艾冰表示,当前中西部教育亟需以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我们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跨区域统筹协调,逐步实现从“资源输血”到“创新造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科技与教育的使命担当。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公益人、作家陈行甲,四川省雷波中学校党委书记徐华,北师大教育集团副总裁、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邢忠梅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教育振兴、乡村学校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的生动实践。他们一致认为,教育提质的关键在于激发基层活力、形成长效机制,既要有理念引领,更要有机制创新与政策落地。
在主旨报告环节,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与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尹弘飚等三位专家从教师发展、区域治理与科学教育三大维度分享了前沿见解。三份报告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一个驱动县域教育提质升级的完整行动框架。
“教育行者说”主题论坛成为交流亮点。各方一致认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发展共同体,是破解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
论坛还举行了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县域教育提质发展优秀案例颁奖仪式,对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教育治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13个县域单位和179名个人予以表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